首页 > 综合百科 >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有教无类谁提出的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有教无类谁提出的

时间:2025-08-14 04:22:00 浏览量:

有教无类是谁提出的

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子曰:“‘有教无类。’”

释义:教:教育;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无教无类是谁的观点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原文见《论语 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是教育对象是不分类别的。有,作语首助词,无实义。在孔子以前的殷周时代,教育由官府掌管,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官学。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创私学,只要奉上一定数量的学费,都可被接纳并给以教育。“有教无类”即是凡有求教于我的,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等,我都教育。这一教育平等的理念,对我国及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学说的本质。“有教无类”的涵义不是某些特定阶层、特定集团、特定群体的人可教,而是人人可教。人人可教即人人可学,人人可学即大众之学。

“有教无类”不是某部分人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孔子教导人的,不是如何挣大钱、发大财、当大官,而是人如何才称得上是人,怎样才能算作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孔子告诉我们做人比发财更根本、更基础、更富有根源性。要做人,就要修己。

孔子儒学的意义就在于将礼乐教化不分族类、不分老少向所有人敞开,实践“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有教无类又是什么

克己复礼 就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的意思。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西周之礼)。

教师如何做到孔子说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所以作为教师,也要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学生。

© 转乾企业管理-验资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22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