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小米的大赌约小米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它的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小米的大赌约小米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它的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时间:2025-09-08 07:59:00 浏览量:

“小米”为什么能成功?他是怎么做运营的?

小米的迅速做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因此雷军与我们分享了小米创业至今的心得:

  • 创业的第一步:寻找“台风口”

雷军认为自己能够带领小米成功的关键是——顺势而为,站在了“台风口”。2010年,小米一出道就赶上了微博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很多年轻人都扔掉旧手机而换上智能手机,引领智能手机的大爆发;2011年,小米又赶上了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大浪潮,以及互联网电商爆发式增长的顺风车,让其不设渠道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大行其道。他强调,“要想大成的话,必须要站在‘台风口’,台风来了,就是一头猪都能飞得起来。”

  • 用互联网哲学来做硬件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浪潮之上的,想要飞起来的不只是小米公司,为什么小米可以飞得这么高,这么快?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小米是真正一开始就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更确切地说,是用互联网的哲学在发展的公司。互联网哲学包含很多的内容,雷军认为其中最最重要的内容是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优势,让数百万人跟你一起干。在互联网的哲学下,雷军找到引领小米快速发展的5个核心点:1.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小米用足电子商务的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与传统手机公司相比,这大大节省了渠道成本和销售成本。2.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小米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营销,并且利用人群进行口碑营销,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3.按照电脑的思维做手机。结合互联网用户对手机的功能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实现互联网生活提供最佳硬件解决方案,基于Android深度优化、定制、开发了自己的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2010年4月,小米公司的前身“小米工作室”成立,同年8月第一版的MIUI开始内测,第二年8月小米手机发布。2014年8月16日,随着MIUI6的发布,官方数据显示,MIUI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00万用户的手机系统。4.注重建立自己的用户局域,并以此发起粉丝群众运动。建立的各种社交和社区系统建立起强大的粉丝群和拥趸者队伍,这在当时是完全是颠覆性的想法,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5.把自己的支持者变成自己的消费者,也把自己的消费者变成自己的拥趸者。小米给自己的用户群进行了独特的定位,且由此衍生出独特的用户群建立和维护方式,并最早规模化运营,进而把很多人在惦记但没有落地的“粉丝经济”从梦想变成现实,赢得超出预期的效应。

  • 成功哲学总结为7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雷军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成功的哲学。用专注、极致、口碑、快来做硬件、做软件、做互联网服务,把“专注、极致、口碑、快”贯穿到整个小米作业的链条,使其成为小米的习惯和性格特征。

  • 取胜关键: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

至今,还有人以为小米是以低价和营销取胜。这是对小米最大的误会,也是一些以此为出发点去模仿小米的人并不能成功的原因。事实上小米真正的核心思想是,用更低的价格作出更好的产品,或者说,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小米2013年刚刚发布的定价为799元人民币的红米手机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例证,90秒内就卖掉了首批推出的10万部,而预约人数超过了745万人,这成功的背后正是极致的作用—小米用不可能的价格做出了不可能的产品。高性能,酷,高性价比。这款799元的红米被人形容为像一把刀一样插在中国智能机行业心坎儿的产品,让整个千元价格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在性能和品质上不得不整体进步。

  • 节约渠道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小米之所以可以最高端产品做出最低价格,很大程度上得于其互联网直销模式。他们省掉了渠道、批发、零售的成本以及这些实体存在的利润,而且他们把这些节约的成本很大程度上让给了消费者,而不是变成自己的利润。但这并不代表小米要做商业上的活雷锋,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对利润的其它追求方式。雷军的互联网哲学,另外一个核心是,不只经营产品,更加经营用户。

  • 口碑: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凭借专注做出极致的产品与服务,以及由此获得的口碑,雷军把他的群众路线演绎到中国商界史无前例的精彩。每次小米的发布会,都是万众欢腾的场面,而且很多米粉都是购票入场。

  • 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小米已经拥有2000多万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在互联网新生活上的消费潜力,一定会是雷军跟投资人阐述小米为什么可以值100亿美元时不忘强调的原因。紧密依靠用户,雷军发起“人民战争”帮助小米快速腾飞。“小米就是发挥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做成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赖群众。”这其实才是雷军心目中小米成功的真正原因。“说得直白一点,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关键的个人以为是以下几点, 第一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没有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是不能生存的。 第二就是优秀的团队。 必须要有好的研发团队,好的营销团队,好的管理团队。 否则再好的产品在好的企业全部消耗在内耗之中。 至于其他也重要,但并不关键。

小米CEO后悔与董明珠的十亿赌约,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五年之约的赌约到期后,小米总裁雷军输了,所以他表示有些后悔了。事情的发展要从2013年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开始说起,在当时舞台现场,首先是雷军表示,小米的营收一定会超过格力的,并且表示自己愿意赌一块钱,但董明珠表示,小米的营收超越格力的不可能的,我愿意赌10亿,五年之后,如果小米营收超过了格力,我就给雷军10个亿,相反雷军就给我10个亿。于是这场五年,10亿的赌约就此结下了,这个赌约也成为了之后几年,媒体一直报道的焦点。

最后五年之约到期,小米公布其营收为1749亿元,而格力公布其营收为2000亿元,显然小米输了,雷军需要给董明珠一个,雷军也开玩笑道,自己有些后悔了。当然这场赌约只是个玩笑,雷军最后也没有支付10亿,但是在这五年里,因为这场赌约,这两家公司到得到了大量媒体的曝光度,虽然随后来看,小米输了,但实际上,双方都赢了,在这五年时间里,小米的宣传部也经常会用这场赌约作为热点进行炒作,吸引流量,为小米公司的品牌扩大影响力,而格力自然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不小的品牌影响力。

而且虽然最后小米的营收比格力更低,但这两家公司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营收的增长,也得以这场赌约不断被媒体炒作,雷军和董明珠经常成为新闻头条的人物,这对于他们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免费的广告。

雷军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如果这场赌约可以帮助中国的制造行业获得更大的进步,让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产品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我还是很愿意参加这起赌约的。

董明珠和雷军赌下的“十亿赌约”赌的到底是什么?

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走上代表通道,围绕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回答提问。两人再次同时亮相,也让大家记起了他们5年前的10亿赌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情。

在2013年的一次活动中,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1块钱;而一向以敢想敢做著称的董明珠毫不示弱,当即表示要赌就赌10个亿,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赌注,一时间,双方摩拳擦掌,赌约也成为舆论焦点。今年年底,5年赌约就将到兑现的时候,胜负如何,还需拭目以待,不过围绕赌约本身,倒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5年前的小米刚刚崭露头角,就和如日中天的格力定下10亿赌约,可谓吸人眼球。当然,不少人将其视为企业营销的噱头,但更多是解读为制造业“新贵”向行业传统龙头的挑战。企业家的自信来自于对行业现状的把握、对自身发展的考量。过去这5年,不论是小米还是格力,都在各自领域成为佼佼者。

小米借助“互联网+”成功逆袭创造“中国制造”的奇迹,以三级跳的方式实现营收收入破千亿,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五。而从“掌握核心科技”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也依托科技创新,不仅在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更在制造业普遍疲软的格局中实现利润年年增长。虽然从事不同领域、发展不同类型、坚持不同模式,但是以小米和格力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制造企业,都在转型升级中走出一条新路,成就产品价值。

以5年为坐标,不仅看到两个企业的成长,更勾勒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制造业既是工业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内功”。一段时间以来,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人揪心。从圆珠笔之问背后的困局,到组团去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尴尬,再到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被垄断的无奈……这些制造业的短板和痛点,倒逼中国企业必须走上转型升级的道路。

经历数年埋头攻关,如今,持续研发带来大型客机、高速动车等国之重器密集问世,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打造的新型制造业势头强劲。以消费级无人机为例,中国的自主品牌就占领了全球70%多的市场份额。从跟跑、伴跑、到实现局部领跑,这5年迈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一步。恰如雷军所言,这场赌约,无论谁赢谁输,都是中国制造业的成功。

小米产业链到底有多大,战线拉得太长,小米最终会是什

首先回顾一下赌约内容: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订约时间是2014年12月12日。也就是说到2019年底。 下面对两家分别分析。由于格力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完善;处在传统产业,变动不是很激烈;最重要的格力是行业龙头,受其他竞争对手影响较小,所以我们以格力为比较基准。 董明珠2013年提出5年再造一个格力计划,即在2012营销1000亿基础上,每年增长200亿,5年后达到2000亿。前2年都严格完成指标,今年经济不景气,董明珠宣布放弃今年指标,但维持5年计划不变。我认为以格力的能力、地位,现在又在延伸产业链,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2019年格力营销估计在2000-2500亿之

© 转乾企业管理-验资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22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