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三胎政策是哪一年(全面放开三胎政策是哪一年)
文/ 江昱玢 陈晓平 编辑/ 陈晓平
三孩政策来了!
5月31日,高层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实施;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如今,放开三孩,这是过往8年生育政策又一次重大调整。
这种密集的节奏,不是偶然的。对当下的中国而言,人口也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
负增长的惯性
之前,“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的决策,确实促进了中国出生人口的回升。
最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0-14岁少儿人口数量,比2010年增加3092万人,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至2017年的50%左右。
只是,经过5年时间,“二孩效应”逐渐弱化,其影响因素包括:受育龄妇女占比减少、结婚人数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下降等。
据官方数据,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自1990年代开始,妇女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1)以下。
中国总人口现呈低速增长态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较2000-2010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04%。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创下1949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
表面上,总数依然在增长,长期形势非常严峻。
人口学者张现苓、翟振武、陶涛撰写的《中国人口负增长:现状、未来与特征》称,中国正处于人口增长放缓、负增长惯性不断积聚的阶段,“人口负增长的大趋势已定,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开始下降,且这种趋势在21世纪的后几十年都将持续进行。”
以2017年全国户籍登记数据为初始人口数,根据其测算,如若维持在总和生育率为1.3的超低水平,中国将于2023年后进入负增长;若维持在1.6水平上,人口负增长可推迟至2027年。
即使妇女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中国人口仍不可避免地于2040 年落入负增长域,区别在于,未来(2086年)中国人口还能再次回归正增长。
这种态势,对于劳动人口的冲击尤其巨大。
三位学者预测,假定生育总和生育率由2018年的1.55,缓慢降至2030年的1.4左右并维持至21世纪末,2030年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明显缩减,由2030年的9.47亿逐渐下降,2036年降至9亿以下,2047年降至8亿,到2098年只有4亿!
若立足于长远看,调整生育政策确实已箭在弦上。
愿意生三孩吗?
放开三孩,大家就乐意生吗?调查数据来看,难言乐观。
庄亚儿、姜玉、李伯华三位学者,基于2017年官方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发现,2017年,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
生育意愿总体转向少生。
理想子女数为2孩的比例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全面两孩政策满足了90%以上群众的生育意愿;打算生育3个孩子及以上的妇女比例,仅仅为9.3%。
图表援引自《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庄亚儿、姜玉、李伯华
人们习惯以为,越富的人愿意多生,实际并非如此。
三位学者发现,家庭收入、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本人是否独生子女这4个变量,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有限;影响巨大的,集中在出生年代和曾生子女数两个变量。
尤其是,理想子女数与出生年代的早晚呈反向变化关系。
1960后和70后妇女,其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与1.76 的平均值最为接近,处于中间水平;80后妇女,其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最高;90及以后妇女,其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 1.70,处于4个分组中的最低水平。
“90 及以后出生妇女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处于最低水平,反映了年轻女性更加倾向于少生孩子。”三人总结说。
此次,决策层提到,“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确实是有的放矢。
已有的试点证明,“放开三孩”的效果也有限。
以黑龙江为例,2016年以来,该省即允许在六种情形下可以生育三孩。其中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提出申请生育三孩。
根据时任黑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吴景峰2019年的一份报告,政策出台以来,边境地区生育三孩的比例却较低:
2016年— 2018年三年间,同江共生育三孩31人,抚远 15人,绥滨 24 人,边境县(市、区)三孩比例不到2.5%,只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不到一个百分点。边境县(市、区)二孩率为35%左右。
根据公开数据,“放开三孩”背后,黑河市的全市人口出生率,从2015年的4.8‰ 增至2016 年的5.4 ‰,2019 年又降到3.9‰。
这并不意味着生育政策调整是无效的。
“2013年和2016年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结果看,生育水平提升有限,在全部生育中二孩比率在增长,政策是有效果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评价说。
特别是,此次高层会议强调,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提到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等多项举措。
这些举措实施下来,即便三胎比例提振有限,但势必会刺激一孩、二孩的生育率,有机会逆转强大的负增长惯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其他文章
- 电子商业承兑空头的后果
- 伦敦金银市场介绍
- 科创板股票开头代码是什么 A股股票代码分类
- 买车一般首付多少
- 银河基金的定投宝是什么?定投宝是基金吗?
- 如何正确地投资黄金?适合新手的黄金投资方式
- 股市五一休市时间表2023(2022年五一股市休市时间表)
- 什么是基金累计净值(基金累计净值是什么意思)
- 邮政储蓄定期存款利率表2023年 官方最新利率如下
- 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上投亚太优势基金规模)
- 2021年养老金上涨多少 17连涨国家明确规定4.5%
- 股票大跌什么原因 受多种因素影响
- 支付宝灵活宝7天安全吗?属于银行通知存款
- 浙江稠州银行怎么样?实力强劲投资靠谱!
- 银行十一放假吗?
- 什么理财产品收益高又安全?介绍四类理财产品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怎么交 有这些缴纳方式
- 余额宝转出多久到账?各银行服务时间一览!
- 蚂蚁会员等级会降级吗?保级失败则会降级!
- 家庭存钱妙招,教你怎样存钱理财收益高
- 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 300多款产品总有适合的
- 为什么不建议买储蓄国债?
- 中国工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怎么计算利息?
-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 主力是怎么操作股票的 主力操作股票流程
- 纯干货:学生儿童意外险报销攻略免费送
- 农行基金定投一览表
- 余额宝1000元放一年可以赚多少?怎么计算?
- 车位贷款可以贷几年 车位贷款申请条件
- 重疾险有必要买两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