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这十年:两起重大空难,曾濒临破产,今年或首次扭亏为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沐轩
被称作“现代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空难,在事发近10年后再次因责任纠纷案开庭,也将马航这家外国航司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这架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77客机,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途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给全世界一连串未解之谜与难以言喻的悲伤。
当时,这是马航运营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空难。但仅仅4个月后,该航司的另一场空难就再次震惊全球——2014年7月17日,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击落,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使得马航本已跌入谷底的安全信誉再次遭受重创,一度濒临破产。
近10年过去,当马航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时,许多人才发现,这家航司如今过得还不错。
随着今年亚洲航空需求复苏,马航母公司MAG董事经理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乐观地表示,2023年马航“有望实现多年来首次年度盈利”。
空难前已陷经营危机
MH370空难发生前,连续三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的马航,就已经是当年全球业绩倒数的航司之一。
2014年1月至3月期间,马航就亏损了1.38亿美元,平均每天亏损约153万美元。
当时的马航,已经深陷管理混乱、人员臃肿的泥潭。
马航管理层普遍缺乏商业管理经验,公款私用、任人唯亲的现象也十分普遍。2005年年末,马航管理层被曝出在公司财务吃紧的情况下花费155万林吉特(约合236万元人民币)购买名画。
马航也曾尝试在市场上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却由于经常换人,以至于无法实施一以贯之的战略转型。截至2014年,马航在13年间共计更换了5名首席执行官,平均每人的任期只有两年半。
马航在2014年就深陷经营危机(图源:社交媒体)
与此同时,马航的员工队伍也是出了名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
2014年,熟悉马航重组计划的知情人士曾批评道,拥有108架飞机的马航,比拥有103架飞机的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员工数量还要多出5000人。且在过去的9年中,马航净利润减少了11亿美元,而新航盈利71亿美元,无一年亏损。
除了马航自身的问题,外部市场也在快速变化。以亚航、狮航为代表的廉价航空已经崛起,并迅速占领了马航原有的市场。
2013年3月,在马来西亚的国内航线中,马航的市场占有额为40%,亚航占到了51.5%,而在马来西亚国际航线中,马航的市场占有额为39%,亚航为50%。
最终,两起严重的空难事件,成为压死马航的“最后一根稻草”。
给家属的赔偿款与飞机的损失,在保险公司的介入下,并没有对马航的财务状况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真正摧毁马航的,是市场的信任危机。
时隔四个月的两起重大空难发生后,马航的航司logo和飞机残骸照片长期占据全球的新闻头条。连没有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在东南亚有这样一家危险的航空公司,一年内发生两起无人生还的严重空难。
MH17的残骸(图源:社交媒体)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2009年至2013年间,平均每年有517人因商业航空事故死亡。而马航一家航司在一年内的空难事件,就超过了这一死亡人数。
市场用脚投票将马航“推下牌桌”,马航为了挽救空座率疯狂降价出售机票也无济于事。2014年8月,这家拥有77年历史的航司股价,已经从2012年的峰值跌去了85%。
但作为一家以国家命名,由马来西亚国家主权基金持有69%股权的航司,马航也是马来西亚政府无法放弃的。
大华继显研究公司(UOB Kay Hian Pte)驻新加坡分析师K. Ajith指出,“马航如果破产,将对马来西亚的主权债务评级、旅游业、就业等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
2014年8月,马来西亚宣布了重组马航计划。同年12月,原来的马航——马来西亚航空系统(MAS)于2014年从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解散。
通过裁员三分之一、股票回购等措施,马来西亚政府注入了近20亿美元暂时“救活”了马航,新生的马航——马来西亚航空有限公司(MAB,简称“新马航”)于2015年9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目标是在三年内扭亏为盈,但这谈何容易?
重组后曾再次濒临破产
在重组之后,新马航裁员了6000名员工,削减了机队规模,减少了长途航班班次,试图重塑品牌形象。
随着低价战略和空难事件逐渐被大众所淡忘,新马航的经营状况在经历了2015年的谷底后缓慢回升。但三年过去,新马航仍然是亏损状态。2009-2019年间,马来西亚政府向新马航注资约100亿林吉特(约合153亿元人民币),都不见成效。
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2019年曾表示,考虑出售、关闭这个马来西亚政府出资拯救三次都失败的马航。
马来西亚政府曾三次拯救马航都面临失败(图源:社交媒体)
当时,马来西亚储备银行2019年底的一篇专栏文章称:“该航空公司的下沉速度比泰坦尼克号还快,而救生筏却只有小艇那么大。”
谁会来买这样一家有着巨大争议“前科”的航司呢?马来西亚政府曾牵头法航、荷航和日本航空谈判收购意向,但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接着,疫情爆发,交通中断,全球航司都在破产、裁员的边缘挣扎。本已“濒死”的新马航却因祸得福,熬到了疫情后需求爆发的时候。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该公司在2022年第4季度创下20年以来最好的单季度业绩,税后净利达道11.46亿林吉特(约合17.4亿元人民币),并成功将全年净亏损从2021财年的16.5亿林吉特,收窄79%至3.44亿林吉特。
同时,马来西亚航空有限公司(MAB)也重新进行债务重组,变为马来西亚航空集团有限公司(MAG)。
马航母公司董事经理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图源:马航母公司官网)
“我们每一天的现金流都是正的,这太美妙了,”MAG董事经理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表示。
截至2023年10月底,马航母公司还有52亿林吉特(约合7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余额。Datuk Captain Izham Ismail表示,这部分余额将用作投资,以增强马航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新飞机座椅和更高质量的机上餐饮。
马航在疫情后的需求爆发中重生(图源:社交媒体)
(实习生杨昕雨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章
- 拯救万达,王健林退到了底线
- 蔚来副总裁白剑谈造车成本:智能硬件占整车成本的20%,踏踏实实做好车,老实人不会吃亏
- 茶叶杀猪盘:两个多月揽走5亿元,谁是幕后操盘手
- 中国银行上涨2.05%,报3.99元-股
- 雷军宣布小米集团新品发布会定档10月26日晚7点,将正式发布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和小米14系列
- 自称“会游水”的嘉兴首富沈天晴,却救不了“佳源系”上岸?
- 欣龙控股下跌5.06%,报6.01元-股
- 任泽平:美国高利率维持更长时间,短期资产价格或出现调整,美元继续维持强势
- 京东 - 天猫今晚 8 点开启 iPhone15 系列手机现货预售,5999 元起
- 山西临汾:多子女家庭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上浮20%可达100万元
- 周鸿祎“割韭菜”,这招数太厉害了
- 汉商集团: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正配合各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审计、评估、调查等工作
- 传永辉超市北京研发团队裁员,或撤回福州
- 银城生活服务违反上市规则,总裁李春玲心生一计
- 百时美施贵宝84亿美元囊获潜在“first-in-class”双特异性ADC
- 韩国首尔即日起上调地铁票价 为8年多以来首次涨价
- 惠发食品高管“清醒”减持,预制菜炒作还能热多久?
- 华建集团:与济南先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9564.13105万元工程设计合同
- 月薪2万,吃不起面包、喝不起咖啡、穿不起羽绒服、住不起汉庭如家……
-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愈演愈烈!CEO孙东旭与主播董宇辉之间二选一? 东方甄选已建立直播矩阵并申请董宇辉商标, 董宇辉真实年薪疑似曝光
- CPI转正!通缩预期明显下降,PPI和CPI负剪刀差持续收窄,机构:整体稳健但谈不上强劲,稳增长、扩内需政策需保持力度
- 刷新新冠疫情间纪录 美国牛肉价格创历史新高
- 美股收盘:飙升势头有所放缓 但道指续创历史新高 美债收益率跌破4%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59,调贬8个基点
- 美股无视通胀持续走高!富国银行“泼冷水”:投资者对股市冲击毫无准备
- 【异动股】乳业板块低开,一鸣食品(605179.CN)跌9.97%
- B站公布 2023 年度弹幕:“啊?”
- 中化化肥(00297)联营公司阳煤平原将关停固定床气化炉
- 中顺洁柔:对市场上品牌和产品被仿冒现象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品牌形象
- 全球豪门,都来中国做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