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百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个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个信号

时间:2025-09-22 05:24:55 浏览量:

本文来源:郁言债市

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债市的关注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困难和挑战。会议提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向好回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是后续政策着力应对和解决的问题。相对去年会议提到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本次会议提到的问题更为明确。

第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做到三统筹、三稳。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其中三统筹中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去年会议中未曾提到的,也在重点工作中的第七点中再次强调。

本次会议提到的三稳是“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而去年则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针对社会预期偏弱的问题,稳预期的重要性大为提升。针对需求不足,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和投资是两大抓手,会议在重点工作第二点中提到“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方面,涉及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政府投资方面,会议提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

第三,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相对于12月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的表述,本次会议新加入了“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的表述,而去年会议对应表述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后续政策工具创新值得关注。政策协调方面,本次会议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可见对政策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政策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向好。

第四,强调高质量发展。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继续强调二十大报告要求的高质量发展,质在量先。相比去年(扩大国内需求在先),今年重点工作中第一点即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第二点扩大内需之前。在传统宏观政策发力的同时,产业政策的优先级在提升。

第五,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从会议相关表述来看,货币政策预计维持宽松。我们关注三个方面的表述,一是“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2年会议的表述“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相比,将名义经济增速替换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参考2023年前三季度现价GDP同比4.4%,明显低于社融同比9.0%和M2同比10.3%。将名义经济增速修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则对应的是不变价GDP同比 5.2%+通胀目标3%,差距则缩小到1-2个百分点,符合“基本匹配”的要求,指向今年社融和M2的增速并未过高。如2024年增长目标设定在5%、通胀目标3%左右,则匹配的社融和货币供应量增速8%左右,再参考2023对应差值,2024社融和M2基本匹配的增速可能在9-10%。

二是,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效、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相比去年的“精准有力”,当前可能更注重结构优化,而前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到“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次会议提到加力的方向主要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

三是会议明确提到“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准降息仍可期,预计2024广谱利率中枢可能继续下移。

第六,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本次会议财政政策基调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去年会议对应表述为“加力提效”,从加力到适度加力。同时,相对于去年会议明确提到“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今年会议提到“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从支出强度转向用好空间。此外,本次会议也提到了优化支出结构、扩大专项债作资本金范围、减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严控一般支出等。财政加力的幅度需要进一步观察。

第七,防风险的三个方面。针对风险隐患,会议在重点工作第五点提到“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主要涉及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三个方面。与今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的三个方面一致。具体来看,地产方面提到“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还提到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以及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政策基调较为积极,货币宽松仍可期。会议提到“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12月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基调较为积极,债市的节奏更多取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强弱。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存在加码宽松的可能性,利率可能仍有下行空间。短期内,债市定价的重心,除了明年政策基调外,或继续落在资金利率方面。短端可左侧配置,博弈跨年前后资金利率转松的可能性。长端可能仍以震荡为主,逢高参与,博弈降息预期。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当前的充裕状态,但假如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流动性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 转乾企业管理-验资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22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